多元實踐活力
多元積極
實踐萬有
活力在在
雲林維多利亞學校網頁 展現在地特色
中央社╱中央社 2007-02-16 12:31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十六日電)位在雲林縣斗六市的維多利亞雙語中小學,國中部學生以「甘蔗田上的奇蹟-排水溝也有春天」為題,去年參加美國舉辦「國際學校網界博覽會」,榮獲地方環境議題組國際銀牌、台灣區第一名,今年以地方傳奇人物「布袋戲的傳承與創新」為主題,讓台灣布袋戲再度揚名國際。
維多利亞學校指出,國際學校網界博覽會是由「全球學校網路基金會」舉辦的全球專題式網頁製作比賽,參賽學生代表各自鄉土社區大使,肩負向全世界介紹本土特色的使命,經過深入研究、採訪、座談、攝影、紀錄等一系列研究步驟後,將研究成果製成網頁,再由參賽隊伍相互觀摩作品、選出優勝隊伍。
二00六年第七屆國際學校網界博覽會,維多利亞的學生團隊,以「甘蔗田上的奇蹟-排水溝也有春天」為題,強調教育與環保,促進人們瞭解生態多樣性,進而維護並與大自然共存,經探索斗六大崙大排,提出對家庭與農業污水排放控制的建議,在台灣一千零二十一支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國中組地方環境議題第一名。
維多利亞學校表示,在進軍國際賽中,晉級國際賽混合組地方環境議題項目,喜出望外獲得銀牌,與桃園光啟高中齊名,在這項國際比賽中,是唯一獲獎的國中學校,這項喜訊令全校師生振奮,也促使接下來提出的創作規劃,在貼近生活與環保之後,以生活與文化藝術為題,呈現布袋戲的傳承與創新。
有了去年的好成績,維多利亞學生團隊更具信心,由前雲林縣政府首席顧問、立委黃逢時(已故布袋戲國寶級大師黃海岱五子、專長編劇)指導,多次參觀虎尾霹靂布袋戲攝影棚請益,國中學生在美術課製作布袋戲偶、佈景、道具等,以「西螺英雄-布袋戲的傳承與創新」為主題,展現布袋戲從古到今的演變。
維多利亞學校表示,同學們實地觀察、採訪、紀錄布袋戲發展過程,探索傳統文化如何經由創新思維與型態,在不斷變動時代中通過考驗,也學習製作木偶、佈景、道具、配音並演出一齣布袋戲,將黃海岱創立五洲園派布袋戲,透過網頁在學校演出,對於未來國際賽爭取佳績,同學們說:「很有信心」。
http://news.yam.com/cna/garden/200702/20070216953663.html
兩廳院董事長職位 陳郁秀將接任
中央社╱中央社 2007-02-15 22:24
(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五日電)行政院長蘇貞昌去年徵詢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接任兩廳院董事長職位意願,當時陳郁秀並沒有同意,今年陳郁秀再獲徵詢,今天晚上她和女兒盧佳君音樂會雙人表演後,首度透露在蘇揆表示全力支持下,她點頭同意接下兩廳院董事長職位。
陳郁秀說,她覺得兩廳院當前應著墨的問題是要檢討基礎面,只要源頭對了,什麼都對。
陳郁秀去年二月時就曾被徵詢擔任兩廳院董事長的意願,但當時陳郁秀主要是提出目前兩廳院的相關問題給蘇貞昌參考,她認為,接不接是其次,但要先釐清問題。
她當時就提到兩廳院的公法人制,兩廳院於三年前進行體制變革,改為行政法人制,陳郁秀認為,公法人制大家應檢討,行政院應協調包括人事行政局、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和教育部等單位討論,進行相關的協調修改,才能步入正軌。
本身就是鋼琴家,也曾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的陳郁秀認為,先決條件是要釐清相關問題,她去年曾將自己研究有關日本公法人相關資料,提供給蘇揆參考。
陳郁秀說,根據她研究日本有關公法人制,雖然日本已有很多單位實行公法人制,但失敗率很高;台灣兩廳院實施行政法人制以來也面臨很多問題。
因此,她建議,這項制度需要調整,例如,在董事會下設藝術委員會、設執行長而不是藝術總監;最重要的是,國家交響樂團應受到重視,以和國外專業樂團管理方式經營,行政總監也應是專業而非兼職。
陳郁秀當時強調,先釐清問題,再考慮是否接任;這次在蘇揆表示會全力支持的態度下,陳郁秀今天首度透露已同意接下新職務,待行政院正式發布,即可走馬上任。
http://news.yam.com/cna/garden/200702/20070215950764.html
國美館舉辦藝域長流台灣美術常設展
中央社╱中央社 2007-02-15 17:41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十五日電)國立台灣美術館今起舉辦一場台灣美術常設展「藝域長流-台灣美術溯源」,這是一場透過研究凸顯藝術品的時代意義的展覽,讓大家透過觀賞可以理解台灣美術發展脈絡的常設展,也展現國美館在台灣美術發展上豐富的典藏面向及台灣美術史精湛作品的多元面向。
國美館長薛保瑕表示,「藝術作品是歷史的結果,也是歷史的原因」。以往美術館在台灣美術範疇的展覽及典藏初期,也都企圖從連結美術家完整系譜的典藏方向著手;近年來各美術館則積極透過藝術系譜的橫向軸線與時代性縱軸線的交織點,檢視典藏作品在美術史事件與時代上的意義。
薛保瑕指出,但典藏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國美館雖努力典藏,仍不免有遺珠之憾,尤其是具代表性的藝術家能否購藏其具開創意義的代表作品,是高難度的事,因而在展覽中就不足的部分,以年表、美術家相關的錄影片的播放等資料加以補充,藉這項展出呈現給民眾台灣美術系譜學中多元的質地。
「藝域長流-台灣美術溯源」展以兩個展場分三大單元展出,包括:傳統的延續、新美術的萌芽、現代性的開展。呈現一七三六到一九六九年間台灣美術風貌,展出包含水墨、膠彩、油畫、版畫、水彩、攝影、立體雕塑等七大類作品,自清治、日本統治與戰後的重要台灣美術家近一百三十四件作品。
為了提供參觀者美好的觀賞品質,國美館委請建築設計師陳立權就展覽主題及作品屬性設計出優雅大方的展場空間,讓觀眾能悠閒的沉浸在藝術場域中。薛保瑕期待透過這項展覽帶給觀眾有更多機會觀賞到台灣美術家的經典作品,同時認識台灣美術的時代意義。
http://news.yam.com/cna/garden/200702/20070215949607.html
台灣生活美學運動 政府擬投三十億兩千萬推動
中央社╱中央社 2007-02-15 17:32
(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五日電)全面提升台灣生活美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天表示,將以四年時間,由中央編列預算投入新台幣三十億兩千萬元,從三個面向全力推動生活美學,這項「台灣生活美學運動計畫」已陳報行政院核定。
文建會多次邀集專家學者討論提昇全民美學素養及環境意識,並與相關部會現有計畫做出區隔後完成「台灣生活美學運動」計畫。
計畫內容分為「創造藝術環境」、「提升民眾美學素養」及「培育藝術人才」三大面向,共擬定六項子計畫,實施策略主要為藝術改造、理念、宣導、示範、推廣、獎助、評鑑等。
在「創造藝術環境」方面,內容包括有「公共空間藝術再造計畫」,以營建署、環保署及農委會相關計畫為基礎,採「藝術介入空間」的操作方式,並結合縣市政府的力量,讓藝術家藉由民眾參與、社區討論、典藏、依附、反轉、催化、創造美學等手段,於公共空間從事藝術活動及設置。
另外也包括有「文化場域美學改造計畫」,邀請國際藝術大師結合台灣策展人、民間團體從環境設施、生活用品、視覺標誌、景觀、圖騰、色彩、服裝等視覺系統量身規劃藝術美學改造工作,呈現台灣本土性文化特色,並結合大型藝術展演活動。
在「提升民眾美學素養」方面,規劃「學生美術館計畫」,運用閒置的校舍,營造藝術場域,將「校園藝術」、「社區生活」與「學校課程」自然結合,並提供學生參與校外展演活動的機會,達成藝術教育永續發展的目標,涵蓋大專院校、高中職、國中小等。
另外推動重點是「生活美學理念推廣計畫」,從國人的食、衣、住、行切入,如居家用品、民俗節慶、飲食習慣、環境美學等,運用出版、網站、宣導短片、節目介紹、論壇、課程講習、文化地圖等教育宣導工作及相關研究,並建立獎勵評鑑機制,強化生活美學論述,引發民眾省思環境美學,凝塑國人新價值觀共識。
「藝術人才扶植」則包括有「藝術銀行推動計畫」,結合藝文機構、縣市政府的力量,擴大購藏範圍及機制,鼓勵藝術創作,並從投資的角度切入,籌設基金,邀請知名策展人策展,創造企業和藝術家的交流介面平台,辦理年度拍賣,健全租售機制;「藝術活力工程計畫」,辦理縣市藝術活力(含視覺及表演)計畫,讓藝術在地方扎根,尋回民間的文化活力。
http://news.yam.com/cna/garden/200702/20070215949576.html